رسالة جامعية

臺灣小學推動學校本位國際教育之行動研究-苗栗縣後龍國民小學反省性實踐歷程分析 ; Action Research on Promoting School-Ba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in Taiwan - An Analysis of Reflective Practices in Houlong Elementary School (Miaoli County)

التفاصيل البيبلوغرافية
العنوان: 臺灣小學推動學校本位國際教育之行動研究-苗栗縣後龍國民小學反省性實踐歷程分析 ; Action Research on Promoting School-Ba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in Taiwan - An Analysis of Reflective Practices in Houlong Elementary School (Miaoli County)
المؤلفون: 趙文德, Chao, Wen-Te
المساهمون: 洪雯柔, 教育學院: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سنة النشر: 2016
المجموعة: National Chi Nan University (NCNU) Repository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國際教育, 學校本位管理, 行動研究, 國民小學,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ction research, elementary school
الوصف: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於苗栗縣後龍國小年度推動四個年度的國際教育,以行動研究取向透過訪談法、文件分析法,進行資料整理、回饋與反思,分析地處偏鄉的學校,如何啟動學校本位的國際教育,並在國際教育白皮書的引導中,在「發現問題、構思因應策略、執行與反思實踐、再修正」的歷程中,找出持續且系統化的推動模式。研究目的如下:一、分析個案學校以「學校本位」推動國際教育之實踐歷程;二、探析學校本位國際教育之推展,對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家長參與和外部支援的影響;三、反思學校推動國際教育的歷程,對於學校端推動國際教育提供回饋與建議。 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際教育 (一)從少數熱情老師開始,主動爭取國際教育專案,為偏鄉孩子尋找機會! (二)學校透過發展「積極性差別待遇」的國際教育,讓更多的孩子因國際教育而受惠! (三)面對組織成員對於學校發展方向或主軸的不同想法,宜運用開放性的思維,為國際教育尋找發展定位! (四)從一次性的契機,發展永續的國際交流模式,為每一屆的孩子,提供國際交流的機會! (五)利用台日學校不同的學期安排,發展適合兩校長期交流的模式;並結合文化外交,深化交流的效益。 (六)尋求專家學者辦學指引、強化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透過反省性實踐的歷程,深化國際教育思維。 (七)訂定學校發展國際教育的學校本位指標,以系統檢核的方式,了解推動成效。 (八)學生的跨越國界的學習,帶動語言能力、生活適應、文化理解。 (九)藉由姐妹校的來訪,發展「日本文化週」及「臺灣文化體驗課程」,帶動文化的相互理解與尊重。 (十)國際教育不是都會學校的專利,即使是偏鄉學校,也能在國際教育各自精采! (十一)運用行動研究,架構回饋與反思平台,作為國際教育下一階段的起點 二、學校本位管理 (一)突破既有偏鄉思維,化劣勢為起點,發展具備「文化均富」的國際教育利基。 (二)運用行動研究,從推動的困境中反思,重新定義學校發展主軸,強化「志願者先行」的概念,增加教師的參與。 (三)發展積極有效的培訓課程,培育國際交流的能力,透過實際的參訪,看見學生的成長與交流的價值。 (四)結合學校特色活動,發展日本姐妹校接待模式,並透過與他校的策略聯盟,增加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五)運用「參與即是資源、參與增加認同」的概念,成立家長後援會,並藉由分工合作,發展逐年傳承的永續模式。 (六)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建立穩健支援模式,經費人員器材到位、發揮最大交流效益。 綜合前述研究結論,本研究建議如下: 一、國際教育的實務推動 (一)推動國際教育之初,先針對學校的情境脈略進行分析,逐步凝聚共識,才能讓國際教育在學校的發展中,確立願景與定位。 (二)校長與團隊教師可以扮演積極性角色,帶動國際教育的參與;亦可以透過專業社群的營造,發揮「志願者先行」的雁行效應。 (三)利用既有課程,作為「文化自我悅納」的起點,發展在地特色,進而建立國際教育的學校本位課程。 (四)國際教育的推動,需要明確的行政定位,並落實組織內部的人才培育,建構傳承的組織文化。 (五)以「國際交流」帶動發展國際教育的契機,將資源「效益極大化」,打破國際教育等於國際交流的迷思,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受益。 (六)建議學校在發展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可以運用教師社群的方式,帶領教師朝向多領域融入或主題式的方式進行國際教育課程深耕。 (七)國際教育不應是精英教育,應回到「文化均富」的概念發展,深化國際教育課程、創造多元契機。 (八)善用「巢狀靶心圖」聚焦思維,整合目標、現狀與策略;從實務的問題中,透過研究的方式,評估國際教育的效益。 (九)積極「文化自我悅納」,建立文化自我探索能力,深耕文化外交。 (十)積極參與國際教育相關研習,提昇教師國際教育專業與素養,尋找發展國際教育機會,增加國際教育的未來性與發展性。 二、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國際教育的組織定位問題,探討如何將國際教育納為正式的工作要項及職務,以落實長遠發展。 (二)運用比較的方式進行研究,分析兩校的國際教育,以建構不同的國際教育發展思維。 (三)運用比較教育進行跨國個案研究,探析各國的學校,如何運用學校本位思維,發展國際教育。 (四)可以進一步運用量化研究,了解國際教育對教師、學生、家長或社區的影響,提供不同面向的討論。 (五)進行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深耕研究,或探討如何發展學校本位的國際教育課程。 (六)追蹤「國際交流」或「國際教育」的學生發展,分析國際教育之長期效益。 (七)運用行動研究,對整體國際教育政策提供建議與反思。 ; In this research, the author used action research to promote four-yea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t Houlong Elementary School in Miaoli County. Interviews and documentary analyses ...
نوع الوثيقة: thesis
وصف الملف: 149 bytes; text/html
اللغة: Chinese
العلاقة: http://ir.ncnu.edu.tw:8080/handle/310010000/10051Test; http://ir.ncnu.edu.tw:8080/bitstream/310010000/10051/1/index.htmlTest
الإتاحة: http://ir.ncnu.edu.tw:8080/handle/310010000/10051Test
http://ir.ncnu.edu.tw:8080/bitstream/310010000/10051/1/index.htmlTest
رقم الانضمام: edsbas.5E360F4D
قاعدة البيانات: 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