يعرض 1 - 10 نتائج من 27 نتيجة بحث عن '"美中台關係"', وقت الاستعلام: 3.19s تنقيح النتائج
  1. 1
  2. 2
  3. 3
    دورية أكاديمية
  4. 4
    دورية أكاديمية

    المؤلفون: 蔡明彥

    المساهمون: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iao-zhen Luo

    العلاقة: #PLACEHOLDER_PARENT_METADATA_VALUE#; 亞太研究論壇, Volume 52, Page(s) 107-128.; http://hdl.handle.net/11455/39186Test

  5. 5
    دورية أكاديمية

    المؤلفون: 張凱銘

    المساهمون: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مصطلحات موضوعية: 美中臺關係, 臺灣問題

    العلاقة: #PLACEHOLDER_PARENT_METADATA_VALUE#; 全球政治評論, Issue 31, Page(s) 125-131.; http://hdl.handle.net/11455/73479Test

  6. 6
  7. 7

    المؤلفون: 蔡培君, Tsai, Pei-chun

    المساهمون: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施正權, Shih, Cheng-chuan

    وصف الملف: 143 bytes; application/octet-stream

    العلاقة: 參考書籍 中文部份 (一)書籍 1. Der Derian,James.著,秦治來譯。《國際關係理論批判》。杭州: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 Finnemore, Martha.著,袁正清譯。《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杭州:浙江出版社,2001年。 3. Joshua S. Goldstein原著,歐信宏、胡祖慶合譯。《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3年7月。 4. Guzzini,Stefano.著,鄭又平、黃烈修譯。《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經濟學》。台北:韋伯文化,2000年。 5. Morgenthau,Hans J.著,張自學譯。《國際政治學》。台北:幼獅出版社,1976年。 6. Wendt,Alexander.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7. Waltz,Kenneth N.著,胡祖慶譯。《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 8. 方長平。《國家利益的建構主義分析》。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 9. 王高成。《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交往與促變》。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 10.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 11.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12.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13. 郭樹勇。《建構主義與國際政治》。北京:長征出版社,2001年。 14. 陳力生。《臺灣海峽的和平與戰爭》。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15.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 16. 莫大華。《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 17.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18.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19. 閻學通、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20. 鍾倫納。《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21. 台灣安全研究小組、陳明通等。《民主化台灣新國家安全觀》。台北:先 覺出版社,2005 年。 (二)期刊 1. 方長平。。《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6期,頁62-67。 2. 方長平。。《歐洲研究》,2002年,第3期,頁21-26。 3. 包宗和。。《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1999年,頁342。 4. 李寧豫。。《太平洋學報》。2003年,第2期,頁78-86。 5. 林正義。。《理論與政策》,1994年,9卷第1期,頁3-14。 6. 林正義。。《戰略安全研析》,2007年10月,第30期,頁7。 7. 郭樹永。。《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第4期,頁60-65。 8. 袁正清。。《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9期,頁14-18。 9. 袁易。。《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1999年,頁389-432。 10. 袁易。。《歐季刊》,2001年,第15卷第2期,頁265-291。 11. 袁鶴齡。。《理論與政策》,2000年,第14卷第2期,頁141-163。 12. 徐琳。。《華盛頓觀察週刊》,2007年6月,第23期。 13. 海基會編輯部。。《交流雜誌》,2007年10月,95期,頁7-26。 14. 莫大華。。《遠景季刊》,2000年,第2卷第1期,頁35-65。 15. 謝志淵。。《博愛雜誌》,2002年,第25卷第4期,頁18-22。 16. 謝志淵。,《博愛雜誌》。2002年,第25卷第3期,頁8-14。 17. 謝志淵。。《中共研究》,2002年,第36卷第3期,頁37-49。 18. 魏鏞。。《中國大陸研究》,2002年,第四十五卷第五期,頁1-55。 (三)論文 1. 朱顯名。《陳水扁政府大陸政策之研究(2000-2004)》。台北: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 涂志堅。《柯林頓總統時期-美中台戰略三角互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 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3. 陳景峻。《台灣舉辦和平公投之政治分析》。台北:台灣大學政研所政府與 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畢業論文,2005年6月。 4. 張玉枝。《小布希政府時期台互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台北: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5. 黃一正。《中共外交政策中「國家利益」與「意識形態」研究途徑之分析與 比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 6. 黃熙達。《八一七公報之個案研究:以紐克特蘭的國家利益矩陣分析》。台北:淡江大學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7. 陳寶鈴。《國對華政策之研究(1947-95年):以紐克特蘭的國家利益架構 分析》。台北:淡江大學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8. 謝智遠。《入聯公投與兩岸關係之硏究:泛綠觀點解析》。台北:台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畢業論文,2008年6月。 9. 楊仲軒。《論國家利益─國際關係理論面的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四)網路 1. 人民網。http://tw.people.com.cnTest/ 2. 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Test/ 3. 中央社即時新聞網。http://www.cna.com.twTest/ 4. 中時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Test/ 5. 《中國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Test/ 6. 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chinese/index.htmTest/ 7.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Test/ 8.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Test/ 9.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站。http://www.gwytb.gov.cnTest/ 10. 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Test/ 11. 凱達格蘭學校部落格。http://www.ketagalan.org.twTest/ 12.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Test/ 13.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Test/ 英文部分 (一)書籍 1. Bates, Gill and James, Reilly. Sovereignty ,Intervention and Peacekeeping: The View from Beijing. Survival, Autumn, 2000. 2. 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February 1995. 3. Department of Defens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6.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6. 4. Department of Defens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7.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7. 5. Department of Defens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8.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8. 6. Gorald, Segal. The Great Power Triangle.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82. 7. Lampton, David M. and Mercies, Small. China and America after 9/11. Washington D.C.:The Nixon Center Press, 2002. 8. Lampton, David M. and Ewing, Richard Daniel. U.S. - China Relations in A Post –September 11th World. Washington D.C.:The Nixon Center Press, 2002. 9. Lampton, David M. and May, Gregory C. A Big Power Agenda for East Asia: America, China and Japan. Washington D.C.: Nixon Center, 2000. 10.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 New York: Mc Graw-Hill, 1993. 11. Nye, Joseph S.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History. New York: Longman, 2003. 12. Nuechterlein, Donald E.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 A Time For New Approach. New York: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1979. 13. Pillsbury, Michael. 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January, 2000. 14. Shambaugh, David. Sino-American strategic Relations : From Partners To Competitors. Survival, 2000. 15. Singh, Ranjeet K. Investigating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The Herry L. Stimson Center, May, 1999. 16. Vogel, E. F. Living with China: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New York: The American Assembly, 1997. 17.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79. (二)論文期刊 1. American’s National Interest.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 July, 2000. 2. Broomfield, Emma V. “Perception of Danger: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Contemporary China, Vol.12, No.35, Journal, 2003, p.26. 3. Dittmer, Lowell. “The Strategic Triangle: The Elementary Game-Theoretical Analysis.” July, 1981, pp.485-515. 4. Dittmer, Lowell. “Asia in 2005.” Asia Survey, 46:1, 2006, pp.71-90. 5. Frankel, Joseph.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Theory and Behavior of Stat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7, pp.155-165. 6. Lin, Chong-Pin. “Beijing''s Cross-strait Go Game.” 2005 Pacific Symposium, U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Waikiki Beach Marriot Resort & Spa, Honolulu, Hawaii, Asian Pacific Democracies: Advancing Prosperity and Security, June 8, 2005, pp.36-42. 7. Lin, Chong-Pin. “Beijing''s New Grand Strategy.” Luncheon Keynote Address ,United States-Taiwan Defense Industry Conference 2004, US Taiwan Business Council, Hilton Scottsdale Resort and Villas, Scottsdale, Arizona, October 4, 2004, pp.1-5. 8. Lin, Chong-Pin. “Beijing''s Agile Tactics.” Con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s of Mainland China on a Changing Global Societ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April 25-27, 2002, pp.17-22. 9. Lieberthal, Kenneth. “Preventing a War Over Taiwa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5, pp.52-63. 10. Swaine, Michael D. “Trouble in Taiwa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5, pp.53-63. 11. Suettinger, Robert. “Crisis over Taiwan 1995-96.” in Beyond Tiananmen: The Politics of U.S.-China Relations, 1989-2000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3, pp.200-263. 12. Whyte, Martin K. “The Study of Mainland China: Sociological Research and the Minimal Data Problem.” Contemporary China, Vol.1, No.6, March, 1991, pp.1-12. 13. Wang, Jisi. “China''s Search for Stability.”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5, pp.39-48. (三)網路 1. Center for National Policy(國家政策中心) http://www.cnponline.org/ 2.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http://www.csis.org/ 3. Heritage Foundation(傳統基金會) http://www.heritage.org/ 4. The RAND Corporation(蘭德公司) http://www.rand.org/ 5.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亞太安全研究中心) http://www.apcss.org/ 6. Hoover Institute on War,Revolution and Peace(胡佛研究中心) http://www-hoover.stanford.edu/; U0002-1507200922011800;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30560Test;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bitstream/987654321/30560/1Test/

  8. 8
    رسالة جامعية
  9. 9

    المؤلفون: 虞劍虹, Yu, Chien-hung

    المساهمون: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曾復生

    وصف الملف: 143 bytes; application/octet-stream

    العلاقة: 參 考 書 目 一、政府出版品 1.《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外交年鑑》(台北:外交部,1993年)。 2.《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外交年鑑》(台北:外交部,1994年)。 3.,《國家安全報告書》,(台北:國家安全會議,2006年5月)。 二、中文書目 (一)中文專書 1.人民日報,《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 2.于濱,,上海:上海國研究所,2003年9月。 3.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 4.王育三,《走向共同的管理的世界—互賴求存的國際關係》,台北,黎明文化,2001.12。 5.丘宏達,現在國際法,台北: 三民書局,民國84年。 6.中共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8 年版》,北京:世界知識,1998年6月。 7.尹慶耀編著,《中共對外關係史料》。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62年6月。 8.巨克毅,《台海安全的戰略新情勢》,台北:鼎茂出版社,民國94年1月。 9.巨克毅編撰,《東亞戰略格局與台海安全》。台北:鼎茂出版社,2006年11月。 10.朱陽明、陳舟等編。《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8月。 11.李文志。《後冷戰時代國的亞太戰略-從扇形戰略到新太平洋共同體》,台北市:憬藝出版社,民86年,初版。 12.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 13.李登科,,鄭碩宇編,《邁向廿一世紀的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14.西原正主編,《日聯盟的新挑戰》,楊連仲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6月。 15.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2月。 16.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9月。 17.汪毓瑋主編,《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1年12月。 18.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6年。 19.林中斌,《以智取勝》,台北:全球防衛雜誌,民國94年。 20.武桂馥、郭新寧,《新世紀初亞太戰略縱橫》,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21.周煦,,魏宇成(編輯),《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九十年十二月。 2.丁樹範,〈九一一事件後台軍事關係的發展〉,《國際事務季刊》,2002 年第2 期。 3.于有慧,〈近期兩岸關係中的國因素〉,《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8 期民國90 年8 月。 4.王高成,,《遠景基金會季刊》,3卷3期,2002年7月。 5.王立,,《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2年第4期。 6.王德育,,《歐月刊》,台北,第9卷第7期,1994年7月。 7.王崑義,,《遠景基金會》,4卷2期,2003年4月。 8.方華,〈2002年中共外交〉,《中共研究》,第37卷第1期,2003年1月。 9.尹承德,,《國際問題研究月刊(北京)》,2002年,第3期。 10.〈中共研究社論:跌宕起伏的中共與國關係-寫在國總統柯林頓訪平之前〉,《中共研究》,第32 卷第6 期1998 年6 月。 11. ,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436期,2004年5月。 12. 曲星,〈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戰略〉,《中國外交》,2002年1月。 13. 李昱鵬,,《台灣研究季刊》,2002年,第1期。 14. 李文志,,《問題與研究》,第41卷4期。2002年7、8月。 15. 李登科,,《政策月刊》,第14期,1996年3月。 16. 李登科,,《展望與探索》,第2卷11期,2004年11月。 17. 吳安家,,《遠景季刊(台北) 》,第3卷第3期。 18. 邱坤玄,〈柯江高峰會與中(共)「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中共研究》,第32卷第7 期1998年7月。 19. 邱坤玄,,《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6期,1997年6月。 20. 宋鎮照,,《海峽評論》,147期,2003年3月號。 21. 林正義主編。《1988-1989中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研究所,1991年 。 22. 林正義。,《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0期,2002。 23. 林正義,,《中國事務(台北) 》,第七期,2002年1月。 24. 林正義,,《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6期,2005年11、12月。 25. 林文程,,《國防政策評論》,第一卷第四期,2002年9月。 26. 林佳龍、賴怡忠,,《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2期,民國91年4月。 27. 郭偉峰、周建閩,《中關係敵友莫測》,香港:中國評論,2001年11月。 28. 郭實綱,,《國際問題研究》,2期,2001年2月。 29. 修春萍,,《兩岸關係研究報告》,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年1月。 30. 唐明輝,,(南亞學報第二十六期) 31. 張輝,,《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 32. 張旭成,,《國策期刊》,2001。 33.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1年6月。 34. 陳明,《布希新政府之兩岸政策走向》,台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1年12月。 35. 陳文賢,〈國與中共戰略互動下的台灣安全:1970年代以來的觀察〉,《問題與研究》,36卷6期,民國86年6月。 36. 陳鳴,〈2000 年中共外交〉,《中共研究》,第35 卷第1 期,2001年1月。 37. 陳一新,〈胡錦濤訪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8 卷第5 期民國91年5月。 38. 許志嘉, ,《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92年5、6月。 39. 張雅君,,《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2003年3、4月。 40. 張春燕,《現代國際關係》,9期,2002年9月。 41. 黃昭堂,〈日本與台灣安全保障的關係〉,台灣安保協會研究論文,1999年7月。 42. 黃仁偉,〈國對台政策調整的趨勢及其危險性〉,《外交政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1年9月。 43. 黃介正,〈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對兩岸關係之影響〉,《交流》,台北,第60期,民國90年12月。 44. 黃介正,〈緊縮的鳥籠:布希政府第二任期之臺海政策〉,《展望與探索》,台北,第2卷11期,民國93年11月。 45. 曾復生主編,,《盟訊雙月刊(台北) 》,第114期,民國91年8月。 46. 傅亞蘭,〈九一一事件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期,民國91年1月。 47 楊永明,,《歐季刊》,民國八十六年冬季號。 48. 楊永明,,《遠景季刊第一卷第二期》,2000年3月。 49 楊永明,,《台灣民主季刊》,第1季,第三期, 2004年9月。 50. 楊結勉,,《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1年5月。 51. 楊運忠,《當代亞太》,5期,2002年5月。 52. 裘兆琳主編。《1985-1987中關係報告》,台北: 中央研究院歐研究所,1989年。 53. 錢其琛,〈「9.11」事件後的國際形勢和中關係〉,《中國外交》,2003年1月。 54. 謝奕旭,,《復興崗學報 》民國92,78 期。 55. 蕭霄,,《動向月刊(香港) 》 , 2002年11月號。 56. 韓玉貴,〈擴大共同利益,促進中關係發展〉,《中國外交》,2003年7月。 57. 羅致政,,《國策專刊》第11期,1999年7月。 58.羅致政,,2003年10月。 三、論文 (一)碩士論文 1.王紀青,,高雄:中山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2.田茂禾,《「日防衛合作新指針」和平任務之研究:從非作戰軍事行動面向觀察》(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0年) 3.林景福,,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 5.陳昇,,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民93。 6.曹文忠,,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6月。 7.張志銘,,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8.陳子平,,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1月。 9.虞思祖,,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6月。 10.劉鳳弘,,台北東吳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2003。 11.趙雪吟,,台北:淡江 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2. 張志銘,,台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6月。 (二)研討會論文 1.王高成,〈九一一事件後國的外交政策與亞太安全〉,《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 年11 月。 2.王高成,〈九一一事件後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國研究所主辦,2002 年11 月23 日。 3.毛惠民、陳漢華,《國家安全與軍事戰職略國際學術研討》(第二屆),國防大學主辦,2001年12月。 4.陳一新,, 《(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國研究所主辦,2002年11月。 5.陳漢華,〈第二次波灣戰爭後,中共之亞太軍事政策及我國防戰略上應有的作為〉,《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民國92 年10月。 6.陳文賢,,中央研究院歐研究所主編,《中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年12月。 7.楊念祖,〈從國東亞戰略的演變看對台安全的影響〉,《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主辦,2002 年11 月。 8.趙穗生,〈兩岸關係與國角色〉,《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九十二年度下半年國際學者邀訪講座》,戰略研究中心主辦,民國92年10月。 9.盧正鋒,,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研究生學術發表會。 10.顏建發,。《「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11月。 四、英文參考資料 專書 1. Aesser, James R. Engaging China, Address to the Asia Society, Washington, DC, March 4, 1997. 2. Armitage,Richard L. “Press Availability at the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 Exchange fair,” US Department of State, November 18, 2003 . 3. Bernstein, Richard and Munro,Ross H.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1997). 4. Dalton,John H. “The Role of Forward Presence, ”address for American University, February 10, 1997. 5. Khalilzad,Zalmay M. etal.,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 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Santa Monica: RAND, 1999)﹒ 6. Pomfret,John "Successful Visit Bolsters Kiang," Washington Post, Monday, November 3, 1997, Page A12. 7. Thompson, Hans J, Morgenthau Kenneth W.〝Politic Among Nations〞 (New York: Knopf, 1985). 8. Thompson, Hans J, Morgenthau Kenneth W.〝Politic Among Nations〞(New York: McGraw-Hill, Inc., 1993), chaps 4 & 5. 9. Taylor,Trevor “Power Politics”, Approaches and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Longman Inc., 1978). 10.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February 1995). 11. Yahuda,Michael. The Imitational Sta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The China tuarterly, n.148,December,1996. 期刊 1. Baker, James III. 1991., America in Asia: Emerging Architecture for a Pacific Community. “Foreign Affairs, Vol. 70. No. 5. Winter 1991/92. 2. Brown,William A.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in The Future of Taiwan, U.S. Congress, Senate,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98th Congress, 1st Session on S. Res. 74 Expressing the Sense of the Senate Concerning the Future of the People on Taiwan, November 9, 1983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4). 3. Bush,George W. “A Distinctively American Internationalism, ” a speech at Simi Valley, California on November 19, 1999. 4. Bums,Robert〝Army Shifting Equipment to Asia, 〞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30, 2001. 5. Bush,George W.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The White House, September 17, 2002), “Overview of America’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6. Betts,Richard K. “Wealth, Power and Instability: East A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8, No. 3, (Winter 1993-94). 7. Cockel,Chris U. S Central to Peace in Taiwan Strait, Wolfwitz , The China Post, May 17, 2002, 1. 8. Cockel, Chris “U.S. Central to Peace in Taiwan Strait, Wolfwitz”, the China Post, May 17, 2002, 1&19. 9. Cockel,Chris U.S Opposed to Taiwan Independence, he China Post, May31, 2002, 1&15. 10. Campbell,Kurt M. The Checllit of Strategic Change in Asia, Orbits, summer 2001. 11. Dunn, David H. American Security Policy in the 1990s: Beyond Containment (Hardcover) Dartmouth Pub Co (January 1996) . 12. Dalton,John H. “The Role of Forward Presence, ”address for American University, February 10, 1997. 13. Friedberg,Aaron L “Ripe for Rivalry: Prospects for Peace in a Multicolor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8, No. 3 (Winter 1993-94). 14. Foot,Rosemary “China in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and Domestic Modes of Thought, ”Asian Survey, vol. XXX III, no 5(May, 1998). 15. Haas,Ernst B. “The Balance of Power: Prescription, Concept or Propaganda?” World Politics, V111 16. Harrison, S. S. And Prestowity C. V., Jr. 1990.〝Pacific Agenda: Defense or Economics〞Foreign Policy, No. 79, Sumner 1990. 17. Heritage Foundation Lecture Held on(July 26,2000),Peter Brookes﹐“theater Missiles Defense:How Will It Recast Security and Diplomacy in East Asia?" 18. Kelly,JamesU.S Policy toward the Asian-Pacific Region,U.S Depart ment of State Foreign Press Center in Washington DC on March 14,2002,5&7. 19. Keats, Richard and Christensen,Thomas J. "China: Getting the Questions Right, "Nathanial Interest,No.2(Winter2000/01). 20. Khakilzed,Zalmay〝Coinage China〞,Issue Paper,RAND 1999. 21. Kelly,James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12,April,2001) 22. Maynes﹐Charles William “A Workable Clinton Doctrine”﹐Foreign Policy﹐No.93﹐(Winter 1993-1994)﹒ 23. Munro,Ross H.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Policy Review, No. 62 (Fall 1992) 24. Mufson,Steve "President Pledges Defense of Taiwan," Washington Post, April 26, 2001. 25. Naval War College(NWC)Force Planning Faculty, eds., Force Planning and Strategy(Newport, R.I.:Naval War College,1995). 26. Roy, Denny "Terts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 ,Survival,Vol.42,No.1(Spring2000 ) 27. Rice,Condoleezza〝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a 1, January/February, 2000. 28. Safire,William “The En-En Document",New York Times,(August 25,1994)﹒ 29.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 C.: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30.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Vol. 7, No. 13, March 25, 1996, 151. 31. US Defense Of Department,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 ASHINGTON D.C., Sep, 2001. 32. Weidman, Kent“Taiwan and the United Nation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21 August 1995, pp.653-655. 33. Walsh,James "China: The World''s Next Superpower," Time (Asia Edition), May 10, 1993. 34. Walt,Stephen M. The Origins of Alliance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 35. Zoë lick, Robert B . . . 1994. "Economics and Security in the Pacific. "The Future, No. 11, August 1994. 五、網路資源 1.環球時報,http://paper.people.com.cn/hqsb/htmlTest 2.大紀元報,http://www.epochtimes.comTest/ 3.亞洲時報,http://www.atchinese.comTest/ 4.信報,http://www.hkej.comTest/ 5.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Test/ 6.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Test/ 7.ABC新聞網,http://abcnews.go.comTest/ 8.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Test/ 9.白宮,http://www.whitehouse.govTest/ 10.國國會圖書館,http://thomas.loc.govTest/ 11.國在台協會,http://www.ait.org.tw/zhTest/ 六、報章資料 1.中國時報(台北) 2.聯合報 (台北) 3.中央日報(台北) 4.工商時報(台北) 5.人民日報(北京) 6.紐約時報(國) 7.華盛頓郵報(國) 8.時代週刊(國); U0002-2002200817352900;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30419Test;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bitstream/987654321/30419/1Test/

  10. 10